3月15日下午2时,我院在至善楼308室开展 “读写与行走——在文字与世界的交织中成长”主题讲座。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、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王玉琴担任主讲,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官网院长吴明忠出席讲座。

王玉琴主讲
王玉琴以汪曾祺的短篇小说《岁寒三友》为切入点,将文学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智慧缓缓道来。在这篇小说里,传统手工业者王瘦吾始终坚守旧业,却最终沦为了时代的弃子,落得 “卖机子的钱化作药渣,倒在门外的街上了” 这般荒诞的结局。这一情节,深刻地折射出工业化浪潮之下,小人物的命运悲歌。同时,也揭示出 “不读时代之书,难行变革之路” 的深刻主旨: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,若不能敏锐地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并顺势而为,就难以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,只能被时代无情地淘汰。
从淮海工学院十年校庆的笔耕不辍,到盐城师范学院执教生涯的磨砺与提升,王玉琴以自身经历诠释“写作是对生命的二次雕刻”。她表示,写作不仅是技巧的锤炼,更是对人性、时代与命运的追问。
讲座现场,一张王玉琴在新英格兰大学进行李清照跨国讲学的照片,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。在新英格兰大学的讲堂上,王玉琴深入讲解,让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婉约词风背后坚韧的形象,生动地展现在异国学子眼前。这不仅充分彰显了文字跨越山海、超越国界的强大力量,更体现出人性的共通之处——无论身处何方,人们对美好情感、坚毅精神的追求始终一致,这正是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共鸣的根源。
王玉琴的足迹遍布16个国家。她到过恩格斯的故乡悬车小镇,也踏访过二战时期德累斯顿的军火库遗址;领略过爱琴海畔蓝白相间的穹顶风光,也见过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皑皑雪线……她以脚步丈量文明的肌理,用眼睛收藏世界的褶皱。“行走不是观光,而是将肉身置于时空的坐标系中,让知识与体验猛烈碰撞。”她分享道。
她特别讲述了在瑞士雪山下的深刻思索,回忆起菲律宾渔村袅袅炊烟中充满的生活气息。在讲述中,她甚至引用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残柱,来阐述“废墟中生长的文明韧性”这一观点 ,在历史遗迹与当下感悟间,为听众搭建起理解文明发展的桥梁。
讲座最后,吴明忠提出“四位一体”成长观:以文学素养为根,以行走实践为茎,以独立思考为叶,以格局胸怀为花。同时,他也希望同学们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最后活成“万年青”!

吴明忠点评
“读破沧海为砚,行尽孤峰作笔,方知人间是一场待写的远行。”本次讲座,不仅引导了同学们要敢于突破空间的束缚,还激励大家要善于借助阅读与行走去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。阅读使人深入思考,在文字中探寻人生方向;行走让人亲身感悟,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答案。希望同学们能将阅读与行走紧密结合,让有限的生命在与世界的深度对话中,不断拓展边界,走向更为辽阔的天地。